当前位置:首页 > 购物技巧 > 正文

奢侈品 A 货市场乱象:深度调查

在当今消费市场中,奢侈品 A 货的存在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近日,记者深入调查发现,奢侈品 A 货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,其背后涉及众多消费者群体、卖家交易模式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问题。
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消费者因经济实力难以承担正品奢侈品,转而选择 A 货。在各类小商品市场、路边小店以及网店中,存在着大量做工粗糙、细节处理欠佳的 A 货。例如,32 岁的群群以 350 元从服装店购得 Chanel 2.55,她表示对品牌具体型号并不熟悉,购买 A 货只因正品价格高昂,且认为在其所处环境中,他人对奢侈品真假辨识度较低。同样,小 C 虽对奢侈品有深入了解,但因家庭经济条件一般,只能通过阿姨从深圳购买所谓 “广货”(A 货)来满足对大牌的喜爱,其高中时母亲购买的 LV A 货便是例证。


建德姑娘小璇家境良好,购买正品包包对她而言并非难事,然而她却热衷于购买 A 货。小璇表示自己更看重包包的设计,近期她花费 300 元在网上购入一只 LV Alma BB(除五金件外,材质和做工与正品有一定相似度)。在她的房间里,Prada 中号杀手包、LV Speedy 35 手袋等多个 A 货包包随意放置,她认为这些 A 货价格低廉,可随意使用,相比正品 LV Neverfull 在香港至少 5500 元的售价,A 货的性价比更高。
拥有丰富奢侈品购买和使用经验的 Joe,对部分 A 货 “尖货” 的高仿真度产生好奇。她曾研究过众多大牌包的细节特征,具备一定的真伪辨别能力。上周,Joe 约见卖家查看一款售价不到 2000 元的 LV Alma A 货包,卖家宣称除五金件外,其他材料与专柜货无异。然而,实际查看时,Joe 发现该包的防尘袋质地、印刷质量以及皮质等方面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,由此得出大部分 A 货难以蒙骗见过正品的消费者的结论。

记者了解到,当前许多 A 货卖家选择在微信平台进行交易,利用其相对隐蔽的特点躲避监管。曾经的卖家小 Y 透露,此行业利润颇高,但风险巨大。她此前售卖的 A 货 “尖货” 售价约为欧洲专柜价的 25% - 30%,成本仅几百元,且多直接从工厂拿货,不积压库存。这些工厂分布于韩国、越南及国内等地,其中韩国货品质相对较好。A 货在转卖过程中,每经手一次价格便会增加三五百元。尽管利润诱人,但近期微信平台监管力度加强,风声渐紧,小 Y 已退出该行业,不过仍有胆大者继续从事。

小 Y 还透露,部分 A 货会打着 “海外代购” 的幌子进行销售。实际上,大牌产品产量有限,正品代购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同时,小 Y 指出,正品大牌包通常在细节处设有防伪标识,如某些大牌包的内里和外料隔层中有包含产品信息的钢印,部分品牌还会在包内隐蔽处故意设置 “瑕疵” 作为记号,缺少这些标识的包极有可能是假货。

针对销售假货行为,记者采访了杭州下城工商分局经检大队蒋队长。蒋队长表示,销售假货侵犯了注册商标专用权,若已售金额超过 5 万,库存金额超过 15 万,将被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;若涉案金额未达此标准,则由工商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处以罚款,罚款数额与已售假货及库存假货的售价、进价相关。在查处过程中,需由品牌代理商出具专业鉴定书以判断包的真伪,工商部门通常会先对假冒包包进行没收封存,等待鉴定结果。

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,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购买 A 货也有相应处罚规定。在中国香港,随着电子商务发展,规定网上销售假货时,买家和卖家均需承担责任;意大利早在 2005 年 5 月便立法对购买假冒伪劣产品者处以 3333 欧元(约合 4000 美元)罚款,逾期未交罚款将升至 1 万欧元;2011 年,美国纽约唐人街地区市议员 Margaret S. Chin(华裔)提交提案,购买假货者一旦被抓,将面临轻罪指控,可被处以 1000 美元(约 6460 元人民币)罚款或监禁一年,甚至两者并罚;法国也规定购买假货者可能被处以 1000 美元左右罚款。


发表评论